在这个84岁女摄影家的作品里,看到上海的"流金岁月"……

旅行
2018-07-19 17:22

订阅

 

图说:《乐在其中》 浦东昌里路120号原南市区老年公寓 陈克家 1994年摄

"蜂窝煤的绕绕炊烟为清晨拉开序幕。"昨天,"时代臻善--上海50-70年代女性摄影家联展"在上海中心B2艺术长廊启幕,或绚烂或精彩的130幅作品里,有这样一张特别的不起眼、被熏到黑灰的矮旧平房,马路边各家各户的晾衣竹竿,镜头前有一个手拿蒲扇上身赤膊专心烧煤的银发老汉,远处坐着一个低头搓洗衣服的妇女。照片里的人和事,都普通而寻常,照片里的光和影,也温和而宁静。照片的名字下面写着,"摄于1994年,浦东陆家嘴北护塘路138号,陈克家"。今天的陆家嘴,是中国最繁忙也最繁华的金融中心,是高楼林立车水马龙,是摩登都市里最时髦的商场和酒店,而24年前,陈克家用她的镜头留下了夏日清晨里的市井味道。

图说:《蜂窝煤的绕绕炊烟为清晨拉开序幕》 浦东陆家嘴北护塘路138号 陈克家 1994年摄

陈克家今年84岁了,并不是所有六位参展女摄影师里最年长的,不过因为患病,她昨天没能到现场参加活动。但这个清末秀才的女儿,这个15岁就参加革命,随第四野战军步行南下解放全中国,从天津凭着两条腿走到湛江的女孩,这个从部队文工团转业到武昌钢校学习,再毕业分配来到上钢三厂,从事技术、绘图、设计、车间设备管理等工作的新中国新女性;这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无意间看到南市区摄影学习班的招生告示才走上职业摄影道路的"门外汉",却在此后的三四十年时间里用她的镜头,真实地为我们记录了这座城市的变迁。此次展出的作品里,她还为我们摄下了昌里路老年公寓的一方窗台、天宝路的弄堂电话亭、长宁路闲聊的邻里、 弹格路上玩耍的孩子、复兴公园的绿荫深处、长青公园的满满鸟笼……这些最平凡的过往,在她的镜头里散发出最温柔的光。陈克家的邻居告诉晚报记者,"当年有前辈跟她说,'陆家嘴要拆迁了,以后不可能有了,要去拍一下'。她就开始关注上海老房子的摄影题材,一直拍一直拍。后来,上海历史博物馆关注到这个题材的作品,想进行收藏,陈克家便捐了267幅作品。"

图说:叙不尽的邻里情深 长宁路949弄1201号 陈克家 1996年摄

其实,其余参展的胡秀珍、洪南丽、方蕴华、殷孟珍和任慧君,也都各自有精彩的作品和人生。尤其是她们的作品,展现了老一辈女性摄影家在当时的上海摄影行业中,用自己兢兢业业、开拓创新、追求臻善的精神和态度叩开时代的大门、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的可贵品质。她们目前留存的摄影作品大多数拍摄于上世纪70年代末之后,当时恰逢改革开放时代变奏之际,涉及舞台、创意、广告、纪实和风光等各个摄影门类。由于她们所从事的摄影工作岗位和个人经历不同,观察的视角也各不相同,但时代与机遇赋予的烙印在作品中都显而易见,虽然展览不能说是一次全面的展现,但是观察她们、读懂她们,可窥见当时多彩斑斓的女性摄影家状态一隅,也是社会变迁和时代进步的一个侧面。

图说:陈克家近影 官方图

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今,女性的身份在这个过程得以被社会重新认识,她们的艺术生命随着时代的变迁仍然持续焕发着生命的光彩。她们中的一些人至今还心怀梦想,没有放下手中的相机,追寻着时代行进的步伐,奔波在独立自强的摄影之路上。她们的镜头里,有蓬勃的上海街巷,有祖国的大好山河,有日新月异的新时代。

据悉,"时代臻善--上海50-70年代女性摄影家联展"2018年7月18日至30日在上海中心B2艺术长廊展出,此次展览由上海市摄影家协会、上海中心、上海市摄影家协会女摄影家分会、上海中心金领驿站支持。(新民晚报首席记者 孙佳音)

本文及配图均为MBT自媒体用户上传,不代表平台观点。

热点新闻

最新评论

加载更多>>

10

 

获得拼图4号卡片

此拼图还差3张,继续努力哦!

查看拼图

+0

您阅读这篇资讯很久了,阅读其它资讯可获得更多奖励哦!
阅读其它资讯可获得更多奖励哦!

快去发表评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