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可孩子成绩烂,也别送他去补课”20年教龄老师这样说,为什么

国内小吃街
2019-07-03 14:24

订阅

又到了一年暑假的时候,家长们纷纷给孩子报起了补习班,想通过假期猛补一番,成绩有所提升。

但是有位教龄20年的老教师却说出了这样一番话:我不大赞同孩子去参加补习班。

这位老师有过20年的补习经历,却说出这样一番话是什么意思?

 

老师认为,给公式、套方法,帮助孩子通过这种硬性记忆提升成绩,极大地扼杀了学生的思考和创造能力,得不偿失。

初中的时候班级里有位学霸常常稳居前三名,很少失利,那个时候大家特别羡慕,她怎么能做到,每次考试都那么稳,尤其是数学基本上能拿满分。

后来在全校表彰大会上,她分享了自己的学习经验,她的经验无非就是两个字:用功。

课上用功,课下用功,好不容易放暑假了,还要用功,每到暑假的时候各种补习班报了起来。在她的生活中基本上都是学习,没有什么学习以外的事情。

她的这种学习方法一度成为学校标榜的对象,学校号召大家要像她学习,不要在最应该学习的时候浪费精力在其他事物上。

后来中考的时候,这位学霸也以全校前十名的成绩考入了重点高中,可是令人不解的是高考的时候她却失利了,尽管复读一年,还是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

 

为什么拼命学习的没有达到目标,那些看着不怎么用功的却考出了好成绩?难道真的是高考这种制度有问题,高考本来就是埋没人才的考试制度?

当然不是,很多优秀的人都是从高考这条独木桥上过来的,且很好的适应高考,拿到了不错的分数。

问题就出在女孩的学习方法上,死记硬背只能撑得了一时,并不能撑的了一世。

学习的重点不是学习结果,而是学习思索的过程

资深老教师告诉大家,如果学习只是为了记住最后结果,看一个理论,只是为了记住如何应用,而不理解其中的缘由,学了等于没学,甚至不如不学。

不学习的话,思维还有一个空间,可以自由发散,学习之后只能记住那个格式,反倒成了定性,碍于思考。

要学就要学习思索问题的方法,探究事物的经过和形成。家长在辅导孩子写作业的时候,也要注意这一点,不是写对答案就可以了,答案还可能是懵的,最重要的是孩子理解了这个过程,比如一个数学定理,记住不是要点,知道这个定理的缘由,知道是如何来的,才是最重要的。

考试的结果虽然以分数为主,但是辅导过程不能以分数为主

我们说高分才是王者,但是请不要把“拿高分”挂在嘴边,这样会影响孩子对学习的看法,导致孩子厌恶学习,如此以来是不可能取得好成绩的。及时是大量的补习,短时间内有好成绩,也只是暂时的。

教会孩子如何思考很重要,就拿一个数学定理来说,知道怎么来的,就会知道怎么用,远比死记硬背记住这条定理要好很多。

补习班要的是短时间出成绩,所以都是硬性的

补习班老师教给孩子的就是公式、记忆方法,根本不可能教给孩子如何思索,因为短时间内见成效,教会思索方法是不可能短时间内出成绩。

补习班上多了,只能给孩子的思维钉上枷锁,然孩子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探究事物本身的兴趣。

如此而来,上补习班,真的还不如不上。

本文及配图均为MBT自媒体用户上传,不代表平台观点。

热点新闻

最新评论

加载更多>>

10

 

获得拼图4号卡片

此拼图还差3张,继续努力哦!

查看拼图

+0

您阅读这篇资讯很久了,阅读其它资讯可获得更多奖励哦!
阅读其它资讯可获得更多奖励哦!

快去发表评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