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位名传史册的和亲人

健康教育
2020-02-27 14:48

订阅

  千百年来,昭君出塞的故事已被大家口耳相传,王昭君为了民族的团结、国家的安宁,牺  牲自己、和亲远嫁,已成为神州大地家喻户晓的人物。然而名传史册上真正和亲出塞的第一位 女子并不是王昭君,而是汉朝的刘细君,她出塞和番要比王昭君早72年。且因为她是皇室真  正的金枝玉叶,后人称她为“第一位名传史册的和亲公主”。
  刘细君是江都王刘建的女儿,汉武帝刘彻的侄孙女。因为她生于江都,史称江都公主;又  因远嫁乌孙,被称为乌孙公主。元狩二年(前121年),刘细君的父亲刘建企图谋反,然而并未成功,于是畏罪自缢,刘  细君的母亲以同谋罪被斩,当年由于刘细君尚小,汉武帝不忍杀害,刘细君因此躲过一劫,留居江都。
  刘细君的出塞和亲是与当时的历史背景紧密相连的。汉代边患严重,北方的匈奴是最大的敌人,西汉前期,北部边疆经常受到匈奴的侵扰。当时汉朝处于建国之初,民生凋敝,政局不稳,为休养生息、积蓄力量,汉高祖采取和亲政策。可是和亲之后,匈奴依旧屡次背约,战事依然不断。到汉武帝时,汉朝国力日渐强盛,汉武帝为摆脱受制于匈奴的被动局面,决意用武,征战连年,双方互有损伤。汉朝对匈奴的战争,极大地削弱了匈奴的军事、经济实力,使匈奴从此远遁漠北,但因它依然控制着西域诸国,还拥有一定的实力与汉抗衡,汉朝当时只有争取到西域诸国的支持,才能从根本上解除匈奴的威胁。
  当时的乌孙拥有骑兵18万,日益强大,是西域诸国中的头等强国,也成了汉武帝争取的主要对象。大外交家张骞审时度势,根据他出使西域的考察结果,及时向汉武帝提出了“结交乌孙”,与之和亲的政策。刘细君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为汉朝第一位远嫁西域的公主。
元封(前110至前105年)年间,乌孙向汉朝廷献上良马千匹,作为汉家公主的聘礼。于是,一纸诏书改变了细君一生的命运。汉武帝封细君为江都公主,下嫁乌孙国王昆莫,年仅16岁的细君前往乌孙和亲。
刘细君到乌孙不久,匈奴为了瓦解汉、乌联盟也派谴宗室女至乌孙,成为昆莫左夫人。在这种复杂微妙的形势面前,刘细君处变不惊,从容应对,凭借她的机敏、练达和真诚,逐步赢得昆莫的信赖和臣民的尊敬,使匈奴的阴谋未能得逞。
  几年以后,昆莫自觉年已老迈,考虑到未来王位的继承以及与汉朝的友善关系,他按照乌孙的风俗,想要将刘细君下嫁给他的长孙和王位继承人岑陬(官号)军须靡。这个完全不合汉家传统礼仪的决定,无疑使刘细君忐忑难决,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她上书汉武帝,向汉武帝说明这个情况,请示应如何处理。当时西汉正关结乌孙共同对付匈奴,汉武帝就命细君顾全大局:“从其国俗,欲与乌孙共灭胡。”刘细君谨遵令谕,在昆莫死后,与军须靡结为夫妇,生下一女,名叫少夫。
  后元二年(前87年),刘细君因产后失调,加之心情抑郁、思乡成疾,病逝乌孙。刘细君结束了人生之旅的最后途程,在乌孙瞑目长逝。
刘细君公主去世后,汉王朝立即把楚王之女解忧公主嫁给军须靡,维持两国的友好关系。通过和亲,乌孙终于和汉朝结成了长期同盟。两位公主献出了自己宝贵的青春,为汉王朝的安邦睦邻作出了贡献。
  在刘细君出嫁乌孙72年后,竟宁元年(前33年),汉元帝又以宫女王昭君赐嫁匈奴单于  呼韩邪。就历史事实而言,王昭君的出塞和亲,完全是刘细君所从事事业的余波和遗响,因 此,当人们在怀念王昭君的时候,绝不应忘记她的先行者刘细君的名字和功绩。刘细君的一生历经浮沉,也饱尝了人间的荣宠和酸楚。
  但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她心中所挂念的,只是祖国的利益和民族的团结,她为此终生奋斗,留下许多骄人的成就和业绩,也留下 她对祖国人民的一片赤诚。
本文及配图均为MBT自媒体用户上传,不代表平台观点。

热点新闻

最新评论

加载更多>>

10

 

获得拼图4号卡片

此拼图还差3张,继续努力哦!

查看拼图

+0

您阅读这篇资讯很久了,阅读其它资讯可获得更多奖励哦!
阅读其它资讯可获得更多奖励哦!

快去发表评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