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之道在躬行

健康教育
2021-04-30 15:43

订阅

文学史上有这样一则佳话:唐朝大诗人白居易一次向道林禅师请教什么是佛法大意。禅师只回答了8个字:“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居易听了有点不屑地一笑:“这样的道理,3岁的孩子也说得嘛。”禅师严肃地回答:“3岁的孩子说得,80岁的老翁却不一定行得。”白居易听后不由心下服膺,并有所感悟。

这则轶事在提醒人们:做人的道理不难听到,也不难理解,但要真正躬行实践却绝非易事。炎黄子孙尊称为圣人的孔子也对此就感喟不已,他说:“如果说学问知识,我已差不多了,但躬行君子,我还没做到。”(《论语•述而》)宋代大诗人陆游曾有过这样的诗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都是在强调做人之道重躬行。

做人之道,当然说的是做个善人之道,这还仅是从最基本标准讲的,若从高境界说,是要做个完人、真人。至于那些恣意行乐、纸醉金迷而又稀里糊涂、甘居下流恶境者,则不在此“道”之列。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之所以稚子能说得,老翁却不见得能行得,是因为人受私欲俗念的蒙蔽,一方面可能分不清哪是善,哪是恶,不知不觉中就做出了黑白颠倒、不善不洁之事。另一方面,虽然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但往往抵挡不住或名或利或权或威的诱惑逼迫,或认为“小恶无损”,而弃善就恶,前功尽弃,甚至“一失足成千古恨”。这样的事例在生活中不胜枚举。

要躬行做人之道,首要的是必须有自己明确而坚定的是非原则、正邪标准,以此来区分生活中什么是善的,什么是恶的。特别是处在拜金狂潮汹汹、价值取向多元甚至混乱的转型期,似是而非、以假乱真的东西尤其能蛊惑人心、引诱人、毒害人,稍不留神就会误入圈套、歧途。

 

本文及配图均为MBT自媒体用户上传,不代表平台观点。

热点新闻

最新评论

加载更多>>

10

 

获得拼图4号卡片

此拼图还差3张,继续努力哦!

查看拼图

+0

您阅读这篇资讯很久了,阅读其它资讯可获得更多奖励哦!
阅读其它资讯可获得更多奖励哦!

快去发表评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