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处最大的敌人
- 健康教育
2021-06-28 19:08
订阅
人们讨厌独处。独处意味着观照本心,面对自我,无可逃避——这对许多人来说偏偏是件至苦至难之事。2014年,哈佛大学和弗吉尼亚大学的研究者让一群本科生在空房间内独处15分钟,他们只能选择要么独自沉思,要么通过连在脚踝的电极给自己来一下挺痛的电击。结果67%的男性和25%的女性都至少电了自己一次,最多的一位男性足足电了自己190次。
独处之苦,甚于自虐自残之苦。
但自2007年起,英特尔公司开始为工程师和管理者设置“不受打扰的静谧时段”,每周二上午的4小时内,员工不许发电邮、也不准打电话,只能独自思考工作。为什么?因为独处有其不可替代的妙处。每个创作者都心知肚明,与人交流固然能碰撞出火花,但更多的火花其实诞生于独处时。要将星点火花培育成熊熊烈焰,更得一心一意理清头绪、思考发现、打磨答案。心理学家埃斯特•布赫霍尔逊认为,独处必不可少,因为此时潜意识才能出来处理并解决问题。以研究心流著称的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发现,那些难以独处的青少年,也很难发展创新能力。2013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与康奈尔大学的研究者则发现,对有独立自我的人来说,被人群排斥反而更能激发自己的创造力。
关键就在“独立自我”上。哪怕你不是艺术家、不是研究者、不是创作者,独处也对你的自我形成至关重要。在独处中找到自我,才能以更好的自我返回人群。
说到底,独处最大的敌人是对独处的偏见。当你视独处为需要千方百计避免的苦事,就难以看到它蕴藏的成长契机与无限乐趣。
本文及配图均为MBT自媒体用户上传,不代表平台观点。
热点新闻
最新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