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据的挖掘方法

健康教育
2021-08-01 17:05

订阅

小数据,暴露你的欲望

全球掌握数据最多的公司应该是谷歌,但谷歌意识到,即使拥有海量的数据,他们也无法真正了解人类。斯坦福大学教授奇普•希思说,大数据不会激发深刻的见解,它仅仅是可供分析的数据库而已。要全面了解人类,需要大数据与小数据的结合。

马丁•林斯特龙是多家著名企业的品牌顾问,他认为,“人的欲望每天会发生几百次变化”。而出色的品牌顾问应该是一个小数据侦察员,是搜寻人们欲望的猎人。“我们每天偶然表现出的小数据——礼节、习惯、手势和偏爱,合在一起暴露了我们真实的内在。”

小灵气的“小”一是说关注人们的细微活动,二是说对样本的需要很小,“一滴血里包含的数据,可以展示将近1000种不同的病毒。一个品牌或一家企业,不用研究几百万名顾客,只要研究10个人就够了。”

林斯特龙挖掘小数据的方式是实地探访,在过去的15年里,他到访过77个国家。他会在征求主人的允许后,住进别人家里,跟他们一起听音乐、看电视、吃饭。他会查看冰箱,打开抽屉和橱柜,寻觅书、杂志、音乐、电影和下载文件,查看皮夹钱包、网络搜索历史、脸书页面、推特记录、表情使用等。

凭借挖掘小数据,他能够解释为什么我们打电话时,大多数人都喜欢绕圈走,好像要建起一道隐私墙;我们约会迟到,为什么不怪自己,却借口说闹钟不准;为什么许多人在冲澡或看见水时,才能想到好主意?4%的全球人口在冲澡时刷牙。边洗澡边刷牙的人比大多数人都有创造力,他们的大多数创意,都是在沐浴或接触水时想出来的。

从牙刷看中国人的质量观

林斯特龙曾通过挖掘小数据发现,爱骑自行车的人通常悠闲镇定,不像爱跑步的人那样紧张,也不像爱游泳的人那样消沉。爱跑步的人通常比较外向,喜欢成为关注的焦点。喜欢游泳的人一般宽厚乐观,有条不紊。而喜欢步行的人通常喜欢独自,不喜欢成为焦点,相对来说不爱追求物质。

在中国一家汽车公司做顾问时,他就从中国人的卫生间和卧室寻找线索。他注意到,中国人的牙刷中间,没有一条凹痕。“在西方,人们会把毛刷使劲按在牙齿上,似乎认为用力越大,刷出来的牙齿越白,他们的笑容就越灿烂。但中国人分开嘴唇,把牙膏涂在毛刷上,对着牙齿前方快速刷起来。”中国人的床上没有床罩,虽然”中国人每天都要奋力抵御污染“。中国人的牙刷、刷牙习惯、没有床罩,加在一起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直接、快速、当下。对此他还有另一个佐证:“在巴黎莫奈博物馆,游客们每小时大约行进三英里。在北京的玉石博物馆,参观者的速度是每小时四五英里。”

为了研究中国人对汽车的潜在要求,他还用乐高游戏做了实验。他发现,德国孩子和美国孩子通过在地板上手动手指来表达速度。相比之下,中国孩子不喜欢用手指,而是拿起一块乐高零件,直接扔到地面上。做完汽车模型后,美国孩子和德国孩子不仅关注速度,还注重防护,在模型周围创建保险杠、防撞栏、车库等。而中国孩子则毫不犹豫地引发一个又一个全面冲突。车库、保险框、安全围栏都让他们厌烦。他的结论是:“在中国,质量被认为是快速、不加修饰,甚至是极速。在中国,百货商场的大门猛地一下就开了,直梯和扶梯也升得很快,火车更是如箭般发出。所以卖给中国人的汽车车门盯能快速开关,电动车窗也是如此。”

大数据的挖掘靠电脑,小数据的挖掘则要靠个人能力,林斯特龙把他的方法概括为7C法(7个首字线为C的单词):搜集、线索、边接、关联、因果、补偿和理念。不过真要把这个演绎法落到实处,还得靠林斯特龙般的细致和坚持才好。

 

本文及配图均为MBT自媒体用户上传,不代表平台观点。

热点新闻

最新评论

加载更多>>

10

 

获得拼图4号卡片

此拼图还差3张,继续努力哦!

查看拼图

+0

您阅读这篇资讯很久了,阅读其它资讯可获得更多奖励哦!
阅读其它资讯可获得更多奖励哦!

快去发表评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