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的想象和小剂量毒药

健康教育
2021-09-17 15:35

订阅

给女儿讲《死了一百万次的猫》。女儿忧心忡忡地问我:“爸爸,你会死吗?”我说:“会,但是在很久以后。”

她确认那一天她早就长大了,不再像现在这样需要我,于是松了口气,可是过了一会儿,她又担心起来,“爸爸,万一我还没长大,你就死了呢?”我的第一反应是告诉她:别瞎想,不可能的。但我转念一想,这样就够了吗?

我说:“你是不是担心爸爸死了,会发生很不好的事?”女儿点点头。我问:“你最担心的是什么?”女儿说:“没人给我买好吃的、买玩具了。”

我不由得笑了,但还是郑重其事地告诉她:“你还没长大爸爸就死了,这个可能性很小。万一发生了,爸爸也会留下一些钱,这些钱可以一直给你买好听懂的,买很多玩具,明白了吗?”她点点头,开心起来,跟我玩贴纸。

这是我和女儿前几天的一场对话。从传统观点来看,女儿的想象有些“大逆不道”。过得好好的,凭空设想这些干事的发生,何必呢?

成人世界似乎很避讳这样的想象,所以遇到这些想法,很多人会让孩子闭嘴,有的甚至还要骂:“整天胡思乱想什么!”

但,不是不可能,是可能的。只是我们不愿意承认那微小的、百万分之一的可能性罢了。

这里有一些文化上的迷信。有时我们会担心,思考这些事情会增加无端的厄运。逢年过节,有人忌讳听到“死”“病”这样的字眼,本质上是因为我们难以面对那些可能性,想到它们会心烦意乱。

但你不面对它,不等于它不存在。越是心烦意乱,说明那些可能性越在暗暗地侵扰我们。我们知道每天都可能有意外发生,这才是心烦意乱的根源。那些黑色的想象并非空穴来风,这是我们最无法面对的,所以只能甩甩脑袋:“别瞎想了,我的运气不会那么差!”

有时候,想一想它,跟别人谈论它,反而有帮助,它会让我们觉得有些事就算发生了,也不见得就是世界末日。否则,带着“一旦发生,后果不堪设想”的可能,人就没办法踏实地活下去。《基督山伯爵》里,瓦伦蒂娜的爷爷预见到孙女会被继母下毒,于是花了很多年,让孙女持续服用小剂量毒药,以培养耐药的体质——这帮助瓦伦蒂娜扛住了致命的一击。“黑色的想象”有时候就是小剂量的毒药,它不是反复的,没有建设性的焦虑:“千万不能这样……”而是通过想象,把焦虑的“后果”补完:“如果真的这样了,我可以怎么办?”在最坏的可能性之下,把故事继续下去,并且最终相信:不过如此。

我们的安全感 并不来自于“糟糕的事永远不会发生”——虽然我们也希望如此,但更为现实的安全感,是相信糟糕的事就算发生,我们也能应对。黑色的想象是一个友好的忠告,提醒我们有些事情要准备好。你有没有想过它,并不会改变它未来出现的概率,而你有没有做好准备,却足以影响你当下的生活。

本文及配图均为MBT自媒体用户上传,不代表平台观点。

热点新闻

最新评论

加载更多>>

10

 

获得拼图4号卡片

此拼图还差3张,继续努力哦!

查看拼图

+0

您阅读这篇资讯很久了,阅读其它资讯可获得更多奖励哦!
阅读其它资讯可获得更多奖励哦!

快去发表评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