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警戒点
- 健康教育
2021-11-15 17:54
订阅
人体内的警钟
一个军医,因治疗伤兵,已经几天几夜未好好休息。在一个治疗间隙,他倒头呼呼大睡起来。突然从前线又运来了一批伤病员,需要立即叫醒这个军医。可是,不管人们用手推他,还是往他脸上喷水,都难以叫醒他。最后,还是他的助手想出一招,在军医耳边轻轻地说:“伤兵又来了,请你起来动手术”时,他毫不迟疑地一骨碌爬了起来,投入工作之中。
有一天晚上,有个人家的妻子和小孩都已经进入了梦乡,丈夫下班回来因忘带钥匙无法进屋。他爬在窗户上进化论怎样喊叫也不能叫醒妻子。忽然,丈夫灵机一动,嘴贴在窗玻璃上叫了声:“妈妈,我要尿尿。”果不其然,妻子马上醒来,丈夫也因此进了屋。
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人在睡眠期间,整个大脑皮层都牌抑制状态,但其中也有某个不受抑制并牌兴奋状态的部位,这个部位被称为“警戒点”。警戒点的神经细胞没有被抑制,对外界保持着一定程度的警觉能力。通过警戒点,睡着的人可以与外界保持联系。
科学家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们给睡眠者反复播放有许多人名的磁带,当睡者听到正与他热的少女的名字时,脑电图就会马上发生变化,皮肤电荷也有变化,对其他名字则没有任何反应。真可谓心有所系,睡眠难忘,警觉灵敏。
警钟响法不一
警戒点并不只是单一的一种形式。前面所举的例子里,人的大脑的警戒点是通过外界的刺激或提醒而被唤醒的,自己本身并没有自动从睡梦中本来,这种警戒点具有一定的被动性。还有主动性的警戒点,即不需外界的任何刺激或提醒,可以自动地从睡眠状态恢复到清醒状态,这种警戒点在大脑中的神经细胞牌高度的警戒状态。生活中这样的事情很多,比如如果平日里六点钟起床,可是某日需要凌晨四点钟起床搭乘火车,那么不用闹钟一般人也会提前起床。
形成主动警戒点和被动警戒点的事情并没有轻重之分 ,并不是形成主动警戒点的事情就重要,形成被动警戒点的事情就不重要。一般形成主动警戒点的事情是人们提前知道将来一定会发生的事情,而且知道具体什么时间将要发生,潜意识里已经做好了准备,这样在大脑中事先就预留了一块没有被抵制的区域,所以人们可以主动醒来。如人们凌晨四点钟去赶火车,是人们事先已经知道这件事在什么时候会发生,所以在大脑中形成了主动警戒点。
而形成被动警戒点的事情出现一般是不定时的,你不知道它什么时候发生,只知道这件事将来有可能要发生,所以只有等到它发生的时候,才会醒来。像母亲听到婴儿的哭泣声,马上会醒来,因为婴儿的噪声是不定时发生的,不像赶火车已经规定好了时间,到时一定会发生,所以母亲的本来需要婴儿的哭声来提醒,当婴儿不哭时,母亲一般不会醒来。
警戒点是有选择性的,不是随便一件事情就可以成为大脑中的警戒点,一般必须是人们心之所系、密切关注的事情才能在大脑中形成警戒点,而且警戒点随着事情的变化而改变。比如当婴儿长大后,婴儿的哭声在母亲的中会渐渐推动警戒点,别的事情又会在母亲的大脑中形成新的警戒点。大脑中的警戒点也可以不止一个,像公务比较繁忙的人,比如公司的CEO,有时可以好几件紧急的事情在中形成不同的警戒点。
随着人类的进化,警戒点也在进化。警戒点并不是只有在睡眠中才可形成,现在人们不论在清醒或睡眠的条件下,大脑都可以形成警戒点。比如你正在吃饭或者看书时,大脑突然提醒你,你忘记了一件重要的事情。
警钟,不可缺少
大脑的警戒点是人类长期进化而形成的一种自我保护能力。在古代,人们常受到群兽的威胁,即使睡觉时也要保持高度的警惕性。久而久之,人的大脑中便保留了一个奇妙的警戒点,这个警戒点甚至在人酣睡时也是清醒的,所以有的人形象地称之为“值勤哨”。
警戒点最初只是让人类在睡眠中可以自我保护,现在,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警戒点除了它最初的作用外,还可以提醒人们注意到重要的事情,完成必要的任务。因此,人类的葡萄牙噗的作用就有了进一步的扩大,当人们需要完成关键的工作时,警戒点的钟声就会响起。正是由于人类大脑 中有了这种警戒点,才使人们的意识与客观事物经常保持着联系。人们能随时注意到各种新的情况,特别是那些突如其来的事态。比如股民对股市的涨幅特别第三,大公司和集团的倒闭或破产他们就会最先注意到。
从大脑的警戒点我们也可看出睡眠是可以自行控制的一个过程。何时就寝,何时起床,都可以凭借个人意愿来控制和调节。有了警戒点,那些爱睡懒觉的人,即使遇到需要早起的事情,也不用担心了,因为你的大脑里有一个钟,它会自动提醒你的。
本文及配图均为MBT自媒体用户上传,不代表平台观点。热点新闻
最新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