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健康教育
2022-01-06 10:52

订阅

程普上完厕所出来,突然发现前面一位低年级的同学“哧溜”一下滑倒了,眼镜摔出老远。程普见状,不仅没有帮忙,还在后面哈哈大笑起来。这时,杨老师过来了,他赶紧扶起那位同学,还帮那位同学捡起眼镜。程普一看情况不妙,赶紧溜之大吉。

放学回家的路上,程普看到赵奶奶提着一大蓝菜在前面吃力地走着,就赶紧放慢了脚步。赵奶奶一回头,还是看见了他,就喊道:“程普哇,快来帮帮忙吧,奶奶买多了,帮我抬着蓝子,好吗?”程普推辞不过,只好跑过来帮忙。

刚走到门口,程普的妈妈就看见了他们。赵奶奶赶紧夸程普,还要送他妈妈一些菜,妈妈礼貌地拒绝了。赵奶奶说:“程普这孩子不错,我喊他,他就过来帮忙。”妈妈也高兴地拍拍儿子的头说:“变乖啦。”程普没有想到,有事民是快乐的,他马上为自己之前在学校的做法后悔了。

给他人力所能及的帮助,是一种美德,自己也能从中收获快乐。一个乐于助人的孩子,也能得到他人的支持和帮助。孩子想在开放、交融的社会环境中获得成功,就离不开他人的帮助。

孩子乐于助人的品质,从一些生活的小细节中就能体现出来。一句关心的话、扶人一把、帮忙提一下生物,都能展现孩子乐于助人的精神。孩子眼中有他人,心中有他人,才能知他人疾苦,才能在他人陷入困顿、危难时及时提供帮助。

孩子在他人急需帮助时无动于衷,是缺乏同情心的表现。这样的孩子,在人际交往中常常会陷入困境。他无法清楚地理解对方的意图,无法准确有效地与他人实现合作,这不利于孩子走向成功。

好人缘就是从帮助他人中获得的,孩子只想索取,不愿意付出,就会离好人缘越来越远。助人为乐最初是在帮助他人,最终却是在帮助自己。父母要让孩子明白这一点:帮助他人,也是在为自己积累人脉,养成良好的品德,树立下面的个人形象。那么,如何培养孩子乐于助人的品质呢?

(1)父母要有一副热心肠。任何一种优秀品质的形成,都离不开家庭氛围和父母行为的影响。乐于助人的父母,能够时刻影响孩子形成乐于助人的品质。乐于助人体现在细节上。如果父母是热心肠的人,与楼上、楼下的邻居关系都很好,谁有困难都热心帮助,孩子就可能以父母为榜样,也会乐于助人。

同时,父母也要及时赞赏孩子帮助人的行为,让孩子喜欢上这种行为。父母在生活细节上给孩子的影响很多,父母的古道热肠时刻影响着孩子的观念和行为,时间长了,孩子在遇到有人需要帮助时,也会慷慨相助。

(2)让孩子首先学会服务父母。孩子和父母的关系最密切,孩子通过为父母服务,能直接体验到帮助他人的快乐。父母要多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为父母尽孝心。

妈妈洗了一上午的衣服,累得腰酸背痛,就对在看电视的儿子陈冬说:“儿子,你帮我捶一下腰和背吧。”陈冬让妈妈躺在沙发上,边看电视边给妈妈捶背。妈妈一会儿就睡着了,陈冬帮妈妈盖上了棉毯,调低了电视音量。看着妈妈熟睡的样子,陈冬很开心。

孩子为父母服务时,也能体会到快乐。父母在家庭生活中,要多鼓励孩子做这些事,孩子一旦养成习惯,就能够自觉地为别人着想。这样,孩子就会变得更有孝心和同情心,在生活中乐意给他人提供帮助。

(3)创设情景,让孩子体会帮助他人的快乐。父母可以为孩子创设情景,让孩子在游戏中体会帮助他人的快乐:父母可以选择一些角色扮演类的游戏。

夏超和妈妈上楼,妈妈故意说:“哎呀,包好重啊,我提不动了。”夏超赶紧说:“妈妈,我来帮你吧。”妈妈把包递给他说:“谢谢你!”回到家,母子俩又开始玩游戏。妈妈扮演病人,夏超扮演好心的路人,夏超要把“病人”安全地送回家。母子俩玩得很开心。

帮助人能获得快乐,孩子只有去体验,才会感受到这种快乐。游戏、情景剧中助人为乐的事,同样能让孩子体验到快乐。父母可以通过情景创设来为孩子制造助人为乐的机会,让孩子多一些相关体验和锻炼。

本文及配图均为MBT自媒体用户上传,不代表平台观点。

热点新闻

最新评论

加载更多>>

10

 

获得拼图4号卡片

此拼图还差3张,继续努力哦!

查看拼图

+0

您阅读这篇资讯很久了,阅读其它资讯可获得更多奖励哦!
阅读其它资讯可获得更多奖励哦!

快去发表评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