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约束
- 健康教育
2022-12-09 15:52
订阅
“我控制不住我自己”,这句话你是不是觉得很熟悉?
在每一个熬夜玩手机的夜晚,在每一次看电视剧入迷的时候,在每场游戏打得正酣之时,突然想起自己早上起床时定下的学习目标,我们就会变得焦虑不安。越是想完成这个学习目标,就越不想行动,不知不觉熬到了凌晨二三点,看守了五六集喜欢的影视剧,或者一次又一次地按下了“开始游戏”的按钮。
每次因为忍不住做某件事而没有学习的时候,我们都不禁长叹:“我控制不住我自己啊!”
看着身边那些自律的同学学习到晚上十一点左右就去睡觉,早上五六点起床继续学习,我们会感到惊讶、钦佩,但是反观自身,我们很难下定决心坚持这样的作息时间,总会被那些让矫揉造作拳王舒服的事情阻拦。不过,我们眼中的“学习劳模们”也不是只会学习的木头人,他们也留恋冬日里温暖的被窝,也有自己喜欢的偶像和游戏。我们在青春年华里的回忆各不相同,可是那份独属于少年的阳光气息是真切存在于你和我每一个人身上的。
为什么他们能约束自己,做到不沉迷于学习之外的事物呢?
这就不得不提到弗洛伊德提出的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伊德认为“自我、本我、超我”这三者组成了一个完整的人格结构,“本我”是我们本能的欲求,它的特点就是追求快乐。通俗地说,“本我”可以被理解为“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像一个顽皮的孩子;“超我”与“本我”相反,它的特点是追求道德,就像一个圣人;而“自我”就是这二者之间的调和者,它会调节本性与道德,追求现实原则。我们沉迷于玩乐的时候,“本我”那个顽皮的孩子就占了上风;而那些自我约束力很强的同学就可以很好地控制心里的“淘气小孩”。
我亲戚家的孩子小E就总是没有办法控制追求快快乐乐泊心。他喜欢玩游戏、看热血动漫。他能说出游戏和动漫中每个人物角色的故事,却记不住课本上的一首诗;他能在众多同样发色的动漫人物中精准地说出每个角色来自哪部动漫,却记不住一道老师讲了许多遍的数字题。
尤其是在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员上网课”的那段时间,小E更是变本加厉地“混日子”。网课给他带来了更大的便利——他把手机立在电脑摄像头旁边,然后用手机静音播放自己喜欢的动画片,老师看到他聚精会神地看着屏幕,还以为他在认真听课。
小E的父母被他的这种做法气得不轻,两人试过对他严厉训斥,也试过对他好言相劝,数据结构小E全都充耳不闻,依然我行我素。
我问他为什么不想学习,他说:“反正都已经无药可救了,还不如趁着没毕业好好享受。我也不是不想学习,可我一想到那些作业就着急,然后就想放松一下,打一局游戏,但之后就停不下来了。我一点都不想回到现实里,三更半夜补作业,写不完作业和不写作业的结果一样,都跟不上老师讲课的进度,还不如打完游戏早点睡觉。”
“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似乎成了现在年轻人的人生信条,焦虑不悦的时候要及时行乐,生活平淡无味的时候也要及时行乐,人生得意的时候更要及时行乐。可人生不只是充满快乐的,即使我们将自己麻痹在各种各样的娱乐中,烦恼也不会消失。
小E经常与父母吵架,一家三口俨然分成了两个阵营,一方是快乐至上的小E,一方是恨铁不成钢的父母。
看着满脸写着“无所谓”的小E,我给他讲了我的一个朋友“吴所谓”的故事。
这位吴所谓在高二的时候也沉迷于电子游戏,起初是因为家人对他的关心太少。他的家人认为他是一个“省心”的孩子,所以在他的学习成绩开始下降的时候,父母还是一副很信任他的模样,并未斥责他,只告诉他再多努力一些。
之后,吴所谓就像突然参悟了大道理一样,他认为“学与不学都一样,没人关心我,那我还不如在游戏里生活,在游戏中寻找关心我的人”。此后,他的成绩就开始下滑,因为他上课时睡得天昏地暗,晚上一回到家就登录游戏。
他的父母看他如此消极,终于坐不住了,他们开始逼迫他学习。但是这个时候他已经养成了习惯,他虽然很想做出改变,却没有办法阻止自己上课睡觉,而且他一到晚上又非常清醒,根本无法入睡,像有什么东西在召唤他,让他习惯性地打开电脑玩游戏。他也试图在失眠时温故知新,打开笔记本却发现自己记的知识点零零散散,在上课睡觉的时候错过了许多重点的内容,打开教材也感到非常陌生。
“他后来有改变吗?”小E问我。
“没有。但是他很后悔,后悔他的梦想实现不了。”
“那反正也实现不了,他为什么不好好地吃喝玩乐?”小E又问。
这次我没有回答他。吴所谓先生可能是我们身边的任何一个人,也可能就是你我的过去、现在、未来,问题的答案或许就诞生在某一个辗转反侧的夜晚。
那次交谈后,小E连续两个月没有联系我。我看到他的游戏账号有时连续在线很多天,有时两三天不登录,他的个人主页写着“退游”两个字。这两个字频繁地被删掉又频繁地被改回来。我能看出来他在挣扎,这就像一场拔河比赛,有时偏向左边,有时又会因拉不住绳子而偏向右边。
直到高一学年结束后的暑假,他突然发消息问我,他是否来得及改变沉迷游戏的习惯。
这一次,他赢得了“拔河比赛”的胜利,成功约束住“本我”这个顽皮的孩子。
我们制订了一个循序渐进的改变计划:
第一步,依然是寻找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
其实我对小E讲的故事就是以他为原型,吴所谓先生就是根据他父母的描述编造出来的一位朋友。他心底真正渴望的并不是虚幻的快乐,而是真实的关心。
比如小E在学校与某位同学发生冲突,学校要求双方的家长都到学校谈话,他的父母会给班主任打电话说自己很忙,没有时间过去。但是他们相信小E不会无缘无故地打人,如果对方有什么问题,他们可以赔偿全部的医药费。等到小E放学回家,他们也不会找小E“秋后算账”,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过,不问他为什么打人,也不问他有没有受伤。这个时候,游戏里的网友发来一句温暖的话,与他一起并肩作战打一场游戏,给予了他所渴望的关心与陪伴,小E自然更喜欢游戏的世界。
他的父母也并不是不关心他,他们觉得青春期的孩子叛逆、好斗、焦躁都是可以理解的。他们害怕给小E本就不稳定的情绪再添一把火,所以不敢去询问情况,也不想过多地干涉孩子。当这份关心通过沟通表露出来,问题也就解决了一半。
第二步,要想解决自我约束问题,可以学着做计划。
按照每一项学习任务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划分出先后顺序,然后大致列出我们的计划清单,在任务的间隔留出空白时间。比如我们还有两项任务等待完成,那么,在这两项任务的间隔中就该留出一段空白时间。如果第一项任务顺利完成,就利用空白时间休息;如果第一项任务还差一些收尾,那就用这段时间来结束第一项任务。总之,要留下能用来调整计划的时间,不要让任务积压到一起,积压太多的任务会让我们望而生畏,从而合计划半路夭折。
制订计划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事项,就是我们要把任务系统地分解,然后逐个击破。比如划分好做一件事的步骤,然后一步一步实现,或者把一件事中相似的准备任务放在一起完成,把难度高的部分单独放在一个计划框里。这样一来,我们的任务更加贴近实际,也更多 容易顺利完成。
经过一定时间的努力,以及循序渐进地调节作息时间,小E的学习与生活终于回到了正轨,喜欢赖床的小E忽然发现早睡早起也并不是什么难事,分配好学习与游戏的时间也并不难。只要将自我约束贯彻到底,坚持下来,后面的一切就会顺理成章。
柏拉图说:“自律是一种秩序,一种对于快乐与欲望的控制。”我们控制追求快乐、欲望的自己,不只是为了让自己的行为更符合现实与道德,还是为了在自己的心中铸造一个秩序的钟表。当它的钟声敲响,我们就会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才能在人生路上听着钟声走得更远。
本文及配图均为MBT自媒体用户上传,不代表平台观点。
热点新闻
最新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