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心态往前冲
- 健康教育
2022-12-16 11:12
订阅
我们总是在考试后抱怨,如“题目太难了,做题做到心态爆炸”,但是你对自己的“心态”究竟了解多少呢?
我们每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都不同,面对同样一件事会有不同的反应。比如当我们考试失利被老师当众批评时,有的同学从此对老师怀恨在心,无论老师做什么都觉得他是在针对自己;有的同学则会感到非常难堪,从此害怕被老师点名,每次站在大家面前就会紧张;也有一部分同学会理解老师的做法,觉得老师当众批评自己是因为他“恨铁不成钢”。
这些不同的反应对应着不同的心态,乐观或悲观、友善或敌对、直面或逃避……
心态的差异往往还会导致事件结果的差异,好的心态就会把事情向好的发展方向想。向好的方向努力自然就很可能得到想要的结果,反之得到的就是坏的结果。
小雅就是一个心态较差的女孩,每次发生什么事情都认为是他人在针对自己,或者觉得是即将发生坏结局的预兆。
比如在课间休息时,课代表抱着一摞试卷走进来,其他同学讨论的是:“前两天刚考完试,为什么今天还要考?”小雅想的则是:“前两天考完试,复习的内容已经忘记了好多,今天我没有复习,不是最好的状态,肯定要考砸了。为什么他们看到卷子还能有说有笑的,肯定都是有备而来,可能他们早就知道了要考试的消息,我该怎么办呀!”
后来小雅在突击考试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被老师点名表扬,同学们为她鼓掌,周围的几名同学更是对她投去羡慕、赞叹的目光我。面对这些小雅会感到高兴、有成就感,同时她也会思考很多问题:“他们夸奖我是发自内心的吗?会不会私下里说我考试前的紧张焦虑是伪装出来的?万一我下次考砸了怎么办?他们会不会瞧不起我,说我骄傲自满?”
这些假想出来的“坏事情”令小雅烦恼不已,她总是纠结于此,上课的状态也受到了影响,她甚至还会因此失眠。
这些不良心态的根源就藏在小雅的性格中。她是一个很内向的女孩,有些自卑,脾气又有些暴躁。这三个词看起来似乎难以联系到一起,但从小雅的经历来看,这些特点之间并不冲突。小雅的家庭关系很不和谐,在她小时候,父母就经常吵架,随着时间的推移,父母的矛盾日渐升级,他们甚至会毫不避讳地在小雅面前扭打在一起。小雅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脾气自然变得暴躁,父母吵架的时候她会感到愤怒、烦躁,甚至摔东西泄愤。而小时候父母吵架给她带来的无助和恐惧感又使她封闭自己,越来越不愿意与他人交流,变得内向明儿个自卑。
不良的心态不只影响她的学习与睡眠,还使小雅对自己要求过于苛刻,不断地责怪自己。
比如某一次大型考试公布了成绩,小雅的成绩非常不错,只有数学这一科目发挥失常,成绩很不理想。本是其他同学羡慕的成绩和名次,小雅却还是责怪自己考得不好。数学老师在讲试卷时说了一句:“我们班这次数学成绩都不太理想,高分的不高,低分的又太低,平均分被其他班落下了一大截。”小雅听得如坐针毡,她觉得是由于自己发挥失常拉低了班级的数学平均分,给老师带来了烦恼,她因为这件事焦虑了很长时间。
小雅还逼近自己做更多的练习题提高成绩,有时做着做着就如同走进了迷宫一般找不到思路,她就会愤怒地摔书、扔笔。
小雅认为自己的做法并没有什么问题,她觉得那些所谓的“心态好的人”是在为做不好事情找理由推脱,是懒惰与无能的代言人。
我们用不同的心态面对事件时,自然就会产生不同的想法,我们的学习、社交、家庭生活等各个方面都会受这些想法的影响。正因如此,小雅从小到大没有结交一个好朋友,有的同学觉得她太过孤僻,想要接近她、帮助她,但是小雅的古怪脾气和行为让他们不得不远离小雅。在同学们眼里,她是一个特立独行、生人勿近的女孩,偶尔还有些高傲;在父母眼里,她又是一个孤僻、冷漠、脾气暴躁的叛逆女儿。她就像长满了尖刺的仙人掌,将接近自己的人扎得遍体鳞伤,也令她在夜深人静时因那些难过或失意无人诉说而感到孤独与无助。
小雅也想和他人好好相处,但是她很难做到,她总是感到烦躁、焦虑,觉得别人在嘲笑、辱骂自己,并且还很悲观。面对考试或者与他人争吵时,小雅最先想到的是最坏的结果,比如考试失利被同学嘲笑、被老师批评,或者与人争吵时矛盾激化就此绝交。
看着小雅烦恼不已,我给她讲了另一个故事。
我读高中的时候班级里也有这样一个女孩,她小小贝。小贝脾气暴躁、敏感易怒、心态悲观,还常常顶撞其他人,或者总是说些揭人伤疤的事情。班级里大多数同学都不喜欢她,后来还有些女孩孤立她。
在这样的环境下,她的心理状态非常差,她有时会情绪失控,趴在课桌上号啕大哭,还总是说一些悲观厌世的话。但是她很幸运,或者说小贝和另一个孤僻的女孩很幸运,她们逐渐熟悉起来。她们一个和同学难以相处,一个和家人矛盾尖锐,两个人互相倾听彼此的烦恼事,心态渐渐改变,那些悲观厌世的想法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其实这就是一个调整心态的好办法——倾诉与倾听。
倾诉对象可以是专业人士,比如学校的心理老师;也可以是你信赖的人,比如亲友师长。就像英国的谚语所说的:“分享快乐,快乐就会变成双倍的;分享悲伤,悲伤会减半。”我们把不开心的事情用语言描述出来,这个过程就是一种宣泄。如果我们的倾诉对象也有着类似的困扰,两个人互相分享、互相倾听,就能从彼此的经历中收获更多的思考,或许两个人就能互相扶持着走出阴霾。
如果没有找到合适的人做倾诉对象也不必担心,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最需要的是宣泄与陪伴,一盆绿植、一个毛绒玩具、一只小动物同样可以倾听我们的烦恼,陪伴我们度过孤单的时刻。
小雅在身边找不到可以信赖的人,她没有关系好的朋友,更不喜欢和老师、父母谈心,后来她去流浪动物求助站领养了一只奶牛猫。有了小猫的陪伴,小雅脸上的笑容逐渐多了起来。
小雅说:“我难过的时候它会蹭我的腿,乖乖地陪着我,那一刻我觉得这个世界也没有我想象得那么糟糕。”当我们能够发现世界的美好时,就意味着我们在生活中也拥有了美好。
想要拥有并保持良好的心态,除了要发现美好,还需要自我疏导。遇到那些令我们愤怒、暴躁的事情时,先做几个深呼吸,冷静一下。带着不良的情绪去处理事情或者面对他人,只会让我们一时冲动做出后悔的事情。
当我们开始有糟糕的想法时,比如觉得他人在窃窃私语、嘲讽自己,我们可以想想其他的原因。或许他们只是因为讲自己的秘密才低声私语,或许他们是在讨论其他的人或事,又或许他们确实是在讨论你,内容却是说你特别优秀、令人羡慕。我们不能囿于最坏的结果,所以最好接受那个中性的结果,告诉自己他们说的不是自己,他们在讲其他的事情,与我们无关,然后幻想着事实是那个最好的结果。这样一来,围绕我们的就是一些“不好不坏的事情”和“好事情”,心态自然就会变好。
那么,面对已知的“坏事情”,我们又该怎么做呢?
假设你已经知道有一个同学在散播谣言,说你考试作弊。如果你的心态很差,你就会受到严重的打击,讨厌他、讨厌学校,无心学习,迫不及待地想和每个同学解释自己没有作弊。结果下一次考试考得很差,这个同学又开始造谣说:“我没说错吧,他不作弊就只能考成这样。”长此以往,你的成绩越来越差,心理状态也很糟糕,甚至可以因此抑郁。但是不要忘了事实,我们没有做不好的事情,为什么要被造谣的人影响心态呢?在下一次考试中证明自己的清白,在所有人的注视下考个好成绩,谣言岂不是不攻自破?
想要做到后者,就需要一点自信加持,它能让我们成为孔夫子口中的君子,达到“人不知而不愠”的境界,使我们的心态更加乐观。
就让我们在宣泄、倾诉、寻找美好、自我疏导与自信中成长,做个内心强大的少年吧。
本文及配图均为MBT自媒体用户上传,不代表平台观点。热点新闻
最新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