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5000人只能打死日本11个人,胜利的背后充满了心酸!
- 萌叔说历史
2018-08-07 18:20
订阅
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国力崛起,开始不安分了,把魔爪伸向了沉睡的雄狮中国,制定了以中国为核心的“大陆政策”,而此时的清廷也正风风火火的搞着洋务运动,好像是要再度崛起,实则是回光返照。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已经腐败到腐朽的清廷,从上到下早就丧失了当年作为天朝的战斗力,邓世昌、林永升血战捐躯,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徐邦道此时已经57岁高龄,此前在官场上可以是左右逢源,在曾国藩、左宗棠的湘军起家,在李鸿章的淮军发迹,官至总兵,可以说混过的老大都是国之重臣。
甲午战争第一场胜利就是徐邦道领导的,当时日本海军战胜之后,日本陆军开始进犯大连,而徐邦道作为陆军总兵奋勇迎敌,在1894年10月18日,在金州附近的土城子率领五千余人包围了日军骑兵搜索队、步兵第三联队第三中队等部,来了一招关门打狗,痛击了侵略者,就这样,徐邦道拿到了中日甲午战争的首胜!
这场胜利虽然意义很大,但是在公开的资料中有一个触目惊心的战场统计:击毙日军将卒11人,负伤35人!
五千多人围攻日军取得了这场战斗的胜利,结果对方仅仅阵亡11人,不得不说简直是匪夷所思,但其实这背后是有原因的,不管从士兵素质还是武器装备都完全处于劣势。
当时,大清的国力空虚,徐邦道手下只有2250人,250匹马和20门大炮,面对日军优良的装备和猛烈的攻击简直就是螳臂当车。这两千多人中还有三分之一的新到不能再新的新兵蛋子,他们几乎一天专业的训练都不曾参加过,可以说上战场完全就跟市井无赖打架一样,甚至还不如市井无赖。
据留下来的资料显示,当时清军士兵的平均年龄在29岁10个月,现在看起来好像都是正值青壮年,但是其实里面年龄高至55岁,低至16岁,完全是参差不齐,可以说基本上是队老弱病残的军队。
反观日军,平均年龄只有21岁5个月,但是年龄波动在三岁之内,小的20岁,大的23岁,都是正值血气方刚的青年阶段。
再看看武器装备,清军最好的枪就是毛瑟枪,射程2000米,想必日军村田经芳步枪的2400米射程可以说完全处于劣势,就这样的弱势装备都不能普及。
实力的巨大差距,导致了这样的后果,再加上清朝内部的党派斗争,腐败等问题,让原本就羸弱的清军更加迅速的溃败了。
面对国力空虚,老佛爷还要挪用军费去修颐和园,即使是李鸿章也无力回天,更何况一个总兵徐邦道呢?中日甲午战争证明了落后就要挨打,想要自己的国家强大,必须要给军队足够的补给,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只有拥有居安思危的思想,才能在突发事件中力挽狂澜。
本文及配图均为MBT自媒体用户上传,不代表平台观点。热点新闻
最新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