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之孙李陵为何投降匈奴不肯回汉?
- 萌叔说历史
2018-07-12 14:42
订阅
正所谓“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李广就是个悲情英雄,想不到他的孙子李陵也成为了一个悲情英雄,不仅家破人亡,还闹个叛徒的骂名,而他又为何投降匈奴不肯回汉。
李陵的父亲李当户是飞将军李广的长子,在李陵还没出生的时候李当户就去世了,所以李陵是遗腹子。李陵在成年之后展现出了李家的遗传基因,被选拔成为了建章宫羽林军的长官,擅长射箭,十分爱护手下的士兵,非常受尊敬。
因李陵家世代为将,汉武帝便派他率八百骑兵深入匈奴腹地两千余里侦查地形,但是没有发现敌人,后来被任命为骑都尉,率丹阳郡的楚兵五千名,在酒泉、张掖一带教练射术,以防备匈奴。
李陵
天汉二年(前99年)秋,汉武帝派李广利率三万骑兵讨伐匈奴,与天山和右贤王交锋。汉武帝就召见李陵,想让他给李广利监护辎重,李陵久居边疆却无军功,遂扣头请缨自率一军迎战匈奴,去辅佐李广利的正面战场。汉武帝答应了,但是因为战马不足,只给了李陵五千步兵。
汉武帝派路博德接应李陵,但是路博德因为资历老,不愿做李陵的后军,就各种理由推脱,这让汉武帝以为是李陵怯战,督促李陵及早出兵,这也为李陵后来兵败被俘埋下了祸根,因为李陵其人虽然非常爱惜将士,但是应该与同僚相处的并不好,李陵也没有及时的向汉武帝解释,就出战了。
汉武帝
李陵率着他这五千人向北行军一个月,在浚稽山竟然碰到了匈奴单于率领的三万主力骑兵,匈奴军将汉军困在两山之间,李陵命部下以辎重车为营,布阵于营外,前列士兵持戟盾,后列士兵持弓箭。匈奴以为汉军人少便发起冲锋,结果遭遇汉军千弩急射,匈奴骑兵伤亡惨重,被杀数千人。单于大惊,紧急命左右调八万余骑攻打李陵,李陵是且战且退,命重伤士兵卧于车上,轻伤的在车下推车而行,再轻的则持兵器作战。
后来李陵发现军中士兵士气不振,竟然发现军车中竟然藏着士卒妻妇,这军中士卒竟然打仗还不忘了行云雨之事,遂全部处斩,第二天再与匈奴迎战,斩敌三千余。
又行军十余日,在一山中又与匈奴兵交战,斩杀数千人,李陵连发数箭射向单于,单于大惊逃跑。看到久攻不下的汉军有序的在撤退,单于已经萌生退意,便问部下:“此汉精兵,击之不能下,日夜引吾南近塞,得毋有伏兵乎?”诸将说:“单于自将数万骑击汉数千人不能灭,后无以复使边臣,令汉益轻匈奴。”于是再战。
李陵率领的步兵与匈奴骑兵一天战斗数十次,汉军又击杀了匈奴两千余人,本来在这个时候,匈奴单于早已不想再战了,但是改变战局的关键人物出现了。
这个人就是汉军军侯管敢,他因为被校尉侮辱,气愤之下投降匈奴,说:“陵军无后救,射矢且尽,独将军麾下及成安侯校各八百人为前行,以黄与白为帜,当使精骑射之即破矣。”
单于大喜,李陵就这么被赤裸裸的出卖了,遂派伏兵攻击汉军,此时。,汉军尚有三千余人,以短刀,车辐为武器,退至一峡谷内,被匈奴阻断后路。单于隐藏在汉军身后,在角落里向汉军投石,汉军多数战死,无法前行。
最终是箭矢用尽,李陵仰天长叹:“兵败,死矣!”遂斩尽旌旗,将珍宝埋于地中。最后一战,李陵慨叹说:“复得数十矢,足以脱矣。今无兵复战,天明坐受缚矣!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当夜与成安侯韩延年率壮士十余人突围,被匈奴数千骑兵追击,韩延年战死。
匈奴单于看重李陵是个英雄人物,前来招降,李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匈奴。五千人仅仅有四百余人逃回了大汉,不过此战李陵率五千弓兵力战匈奴十一万骑兵,杀敌数万,不得不说李陵的军事才能是非常出色的,因为汉军没有给予李陵必要的接应和支援,最终导致了李陵的兵败。
司马迁
李陵投降的事让汉武帝大怒,而太史令司马迁也因替李陵辩解获罪,最终遭到了宫刑。不过后来汉武帝也想明白了,也是自己当时没有给予李陵必要的支援才导致了这个下场,于是便派遣使者慰劳李陵军逃脱的人。
后来,汉武帝派将军公孙敖率兵入匈奴,结果无功而返,向汉武帝汇报说,我抓获的匈奴士兵说,是李陵在训练匈奴兵来抵御汉军。汉武帝盛怒,将李陵母弟妻子全部诛杀。其实李陵在这又背了一个黑锅,教授匈奴兵法的乃是另外一个汉军降将李绪,后来李陵便派人将李绪刺杀了。
匈奴单于得到了李陵十分爱惜他的才华,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并封为右校王。
后来汉昭帝即位后,大将军霍光、左将军上官桀辅政,这两人一直都与李陵交情很好,便想着派人再去招降李陵。而李陵此时已经对大汉心灰意冷,说吾已胡服矣,归易耳,恐再辱,奈何!最后表示“丈夫不能再辱。”
最终李陵在匈奴生活了二十余年,在元平元年病死。
李陵用五千弓兵对阵匈奴十一万骑兵,杀敌数万,如此能力不得不说是个优秀的将领,但是最后兵败被招降也让他背负了千古骂名。李陵的失败与他自身性格有关,但是汉武帝也有着甩不脱的关系,调度不当也是李陵失败的主要原因。
如果你是李陵,你会怎么做呢?是以死报效国家,还是忍辱负重投降呢?
本文及配图均为MBT自媒体用户上传,不代表平台观点。热点新闻
最新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