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和曹操,都想谋夺天下,为何袁绍败了,曹操却可以称王?
- 萌叔说历史
2018-07-12 18:11
订阅
元200年,官渡正式开战。曹操因何胜,袁绍因何败,有无数人做过分析。在我看来袁绍之所以败,曹操之所以胜,是有其根源缘由的。简单来说,曹操就好比是一家互联网公司,袁绍就是一家传统公司,在传统与新潮的较量中,水平不在一个层次,思维不在一个层次的战斗势必会让袁绍“大伤筋骨”。曹操对袁绍,实在是一次降维打击。
年少的时候,曹操和袁绍谈人生谈理想。
袁绍说:“吾南据河,背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庶可以济乎?”
而曹操说:“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
曹操
袁绍的意思是说,我占据河北这个地盘,南边控制住黄河,北边控制着北京,有北方的少数民族之兵可用,往南打天下。
而曹操说,只要我有牛逼的人才,想做什么都可以,地盘无所谓。
这就是双方的第一个差别:
袁绍重市场,曹操重团队。
袁绍重市场,打下来的地盘,都交给自己的儿子们,各领一州土地。长子袁谭做青州省级经理,二儿子袁熙做幽州省级经理,外甥高干做并州省级经理。
但是市场一大,派系就多,每个儿子都有自己的派系。官渡战后,其实袁绍并没有就此崩盘,只不过相对于曹操的优势被抹平了。但袁绍一死,三子分裂,不仅各自为战,还相互攻击,这才导致了袁氏的彻底覆灭。
相对于袁绍的青冀幽并四大市场,曹操当时只有一个小小的兖州,但是团队精锐,五子良将(此时还没有张郃)、五大谋臣、夏侯曹氏诸亲将,众志成城,万众一心,终于以少胜多。
就是官渡之战本身,袁绍一开始的战略和布置都没有任何问题,最后输也是输在了两个人上。
先是谋士许攸叛逃,为曹操带去了重要的军事情报,结果乌巢粮草被烧,随后张郃、高览阵前投降,导致军心动摇,大军崩溃,仓惶中袁绍带着八百骑逃回河北。
可见市场再大也没用,团队才是竞争取胜的根本。
双方的第二个差别是:
曹操更重视品牌,袁绍却不在意经营。
袁绍年轻的时候,长相俊美,又有威望,家世显赫,又能折节下士,拥有良好的个人品牌和形象,但遗憾的是,袁绍对此并不是十分重视。
后来沮授劝袁绍把汉献帝迎接到自己的根据地邺城,挟天下以令诸侯,树立自己忠于王室的形象。结果袁绍拒绝了。
于是曹操迎天子到许都,获得了关中各军阀的服从和归顺,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这时候袁绍后悔,想把天子重新接回来,但已经不可能了。
双方的第二个差别是:
曹操更重视用人,袁绍疑心泛滥。
袁绍代表的是士族地主阶级。曹操代表的是法家寒门阶级。
袁绍外表儒雅,实际却是个小心眼。喜欢听奉承,听不得诤言。嫉贤妒能,死要面子。而且在继承人问题上犯糊涂,几个儿子各自拉帮结派,导致集团内部分裂。
曹操生性豪阔,不拘小节。唯才是举,用人不疑,网罗了大量人才。政治上有理想,有手段,奉天子以令不臣,自己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道义上立于不败之地。
虽然三国时期已经过去很远,但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的典故还是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印记。这场战争从正面、反面都给了我们很多的启发,不管是知彼知己、知人善任,还是处理好内部矛盾,这都能给我们很多的感悟、很多的思考。
本文及配图均为MBT自媒体用户上传,不代表平台观点。热点新闻
最新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