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鸦片战争就不会发生

萌叔说历史
2018-07-16 14:17

订阅

鸦片战争是中英之间第一场战争,英国处心积虑要打开中国大门的,从马戛尔尼使华提出的一系列要求,可见端倪。虎门销烟只是使鸦片战争爆发的导火索而已,哪怕没有虎门销烟也会有其他事件导致这场恩怨已久的战争的爆发。对中国近代史来说,从明清的海禁政策起,就犯了大方向上的错误,但这种错误在当时看来似乎也是合情合理的。

首先我们先来看林则徐在虎门销烟前的奏稿:“迨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之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充饷之银”。通过这篇奏稿可以看出林则徐严治鸦片的决心。

 

林则徐

第一、我们先来分析鸦片对当时整个朝政和社会的危害性

中国对外贸易的长期优势被打破,使白银大量外流,造成银贵钱贱,加重底层负担;官吏、兵丁吸食鸦片和从中收取贿赂,使清政府吏治更加败坏 ,军队更加丧失战斗力。当时若不禁烟,不销烟,中国人到现在岂不是都成了东亚病夫了?甚至连英国人自己都说,奴隶贸易比起鸦片贸易来说都算得上是仁慈了。

第二,分析当时的整个局势,鸦片战争是必然的,不是偶然发生的

战前国内大背景:

大清国这时的统治已经摇摇欲坠了。比如流民多,社会动荡;吏治腐败,贿赂公行。军队腐化,武备废弛。这么大个国家,土地广人民多,内忧外患不断。天理会的林清还伙同宫里的太监,一举攻入紫禁城,这就可以瞧见清政府已经是外强中干了。有人称是“汉、唐、元、明以来未有之祸”。

战前国际大背景:

英国:1640年爆发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1784年开始了工业革命,机器工业大发展。到1840年,英国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额的25%。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先进最强大的海上强国。不管是从战斗设备还是经济体系来说都是分分钟吊打清朝。
法国:1789年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后参与工业革命,也分上了一杯羹,成为仅次于英国的强国。
美国:这时候才刚刚独立建国,虽然起步晚,但是按不住人家爱学习,到1840年前后,也逐渐发展为强国。
俄国:这时还在沙皇统治下,侵略野心从清朝前期就开始显露了,尼布楚条约,布连斯奇条约等等划定了中俄两国东、中段疆界。尽管签订了领土划分条约但俄国仍不满意,一直惦记着东北、蒙古和新疆领域,可见其野心之大。

天朝地大物博,以英法为首的其他国家都很希望进入中国市场获取更大利益。对比一下大清和西方诸国,一个态势日降,一个态势日升。再加之东西方文化,华夷观念的差异,而我天朝上国又不屑与之为伍,甚至闭关锁国。

 

虎门销烟

近代英国与清朝的爱恨情仇:

清朝实行海禁政策,康熙时曾开海禁,以致后来英国一直在沿海搞些违法的小动作,让天朝很不高兴,到乾隆时只剩下广州一口通商了。前面说到英国已经成为工业强国,到18世紀晚期,在西方各国对华贸易中居于首位。因此,英国对打开中国大门表现得特別积极,于是在乾隆五十七年,英国以给乾隆贺寿为名,派遣使臣马戛尔尼来华交涉通商事宜。

并提出了以下几项要求:
1.许英国派使臣驻北京,照管本国商务;
2.许英国在宁波、舟山、天津和广东等地自由通商,并在北京设立商馆;
3.占用舟山附近小海岛一处,以居留商人,存放货物;
4.在广州附近拨给一地,以居英商,许自由出入;
5.减免英商在广州、澳门间内河运货的税额;
6.准许英国在各省传教。

通过这六项条约看出英国是真的拿把自己当外人,说是来华涉谈通商事宜,实际上是在向清朝提出割地、开埠、减免税率等种种无理要求。乾隆认为:天朝自有天朝礼法,与英夷不同。天朝富有四海,万国來朝,无所不有。满清上下也自满于“天朝物产丰盈,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英使团只得无功而返。

史学界有些观点认为:这样的結局造成了1840年的鴉片战争。中国在鴉片战争后被迫五口通商等一系列内容,都是在半个世紀前英国特使马戛尔尼使华提出的要求。

英国以外交手段实现其打开中国大门的企图失败后,就变换手法,大量派遣商船到中国沿海从事走私活动,进行鸦片贸易。在19世纪30年代以前,清朝对外贸易始终处于出超地位。欧美国家要用大量白银购买中国的丝、茶等货物。英国为改变这种不利的贸易地位大量往中国输入鸦片。鸦片大量输入使得中国白银大量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枯竭。

都已经到这种局面了,战争迟早是要打的,不在乎林则徐销是否销烟。就算不销烟,清政府最多再撑个二三年,就清兵那瘦若干猴的病态身姿,就预兆了战败的结果。

第三、英夷侵我之心不死

1635明英战争,地点也是在虎门,英军拆了虎门35门大炮,烧了中国三艘船,抢了30头猪,后来觉得自己对中国做出的各种行径不利于两国来往,便请求葡萄牙人出面周旋。最后英商在广州答应中国的要求,赔偿白银2800两。威德尔向中国官员提交了一份保证书,对虎门事件表示歉意,并保证完成贸易后即行离去。据此,广州官员决定对其不予追究,令其贸易后尽快离境,中英之间充满火药味的第一次交往就此结束。

林则徐

但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英国对中国疆土的侵占和财富的觊觎一直没有停止过。1808年,英军侵入澳门,又驶入虎门,停泊黄浦,待了3个月之久。1821年,英国水兵在广州府新安县向村民开炮,造成2人死亡、4人受伤。1838年,英美纠合七八十人公然劫法场,并殴打官员和群众……

英国人从明朝末期就开始不安分,明英战争之所以胜利,是因为当时英国还没有实力与明朝一战。随后至清,英国一步步发展,海军渐强,大有取代荷兰之势,后取得海上霸主地位。再经工业革命,成为头号工业强国。在虎门销烟后,英国决心进行报复,以武力恢复名誉,就有了之后的火烧圆明园事件。

本文及配图均为MBT自媒体用户上传,不代表平台观点。

热点新闻

最新评论

加载更多>>

10

 

获得拼图4号卡片

此拼图还差3张,继续努力哦!

查看拼图

+0

您阅读这篇资讯很久了,阅读其它资讯可获得更多奖励哦!
阅读其它资讯可获得更多奖励哦!

快去发表评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