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店情结
- 健康教育
2022-11-20 16:03
订阅
不管是在巴黎、威尼斯,还是在阿姆斯特丹或罗马,一下火车,我总会直奔一家记忆中的小酒吧,要一杯喝的,香槟也好,淡黄的普罗赛柯酒也好,要不就是陈年的荷兰松子酒或坎普里苏打水。在感觉和风格上,这些家庭经营的小店各有不同,但也有共同点,而这正是它们弥足珍贵之处——它们是原汁原味的。
看来,我们天生就会受到小的、独立的和美的东西的吸引。有人跟我们交谈,我们自然更愉快;能够在店里安闲地随便看看,我们也很开心。我们喜欢在食品柜台前求助时,有人会像在恋爱中的人那样,说自己为什么更喜欢那种硬的而不是绵软的兰卡郡奶酪。小时候,妈妈总叫我上那种专卖奶酪、黄油、熏肉和腌菜的小店去买奶酪。那里的奶酪要用刀切下来,包在不渗油的牛皮纸里。后来,爱斯达连锁超市出现了,那家店也就倒闭了。我们就只有吃伊顿干酪或工厂生产的切达干酪了。进步,这就是所谓的进步。
如果你支持自己熟知的本地葡萄酒商,或是把钱花在店主细心选择发源地的进口货商店,你的钱便花得值得。你让这些人有生意可做,而这些人反过来双会将他们的利益维系在自己的所在之地——希望那里成为既繁华而又宜居之地。
我奉行一条简单的人生准则:“任何事情要么不做,要做就得真心实意!”我在这儿可不想替某种人谋利,这各人对自己卖什么商品以及商品的生产过程毫不关心,自然更谈不上对雇客有什么关心。我提倡的是激情,是承诺,是良心——是一种交易之外的东西。不管是买食品、买书,还是买唱片或其他什么东西,“一站式购物”带给我们的体验只有“买到东西,立即回家”,这很成问题。他们恨不得你以最快的速度穿过店堂,最大限度地去消费。因此,他们把购物车做得跟活动房子一样大,训练出了那些能够迅速出现在你面前“骚扰”你的导购员,不管你是否只是“随便看看”。
或许这是因为,“一站式购物”,是某些唯我独尊的男性搞出的名堂——他们是世界上最糟糕的购物者。你见过这种人,当他们身旁的老婆或情人一件件试穿衣服时,他们就站在一边,脚下踏着拍子,查看电话,或是双手插在兜里。他们痛恨购物,但他们却经营着连锁商店。他们低薪雇用的店员早已被洗脑,卖东西的时候总是报以做作的微笑,说出的话像机器人一般单调而又故作殷勤,而所有这些的背后是“一站式购物”最核心的两个词:付款、走人。
“别再把你们的钱给他们了!还是给我吧!”至少,当我决定在伦敦家中的一楼开个小店那会儿,心里就是这么想的。有一家连锁咖啡店愿意投给我一大笔钱,但我不喜欢连锁咖啡店,我喜欢的是那种通过合理使用土地和劳动生产出来的真正的食物。一直以来,我对斯托小镇上一家名叫“梅比小厨”的酒家心存艳羡,那里有一种令人感到亲切的完美。你想要的都有,还有慢慢享用的时光。
你在当地书店或肉铺买东西,从匠人那里买家具,或是从那个在自家窑中烧制器具的女人手里买几个盘子时,你可不单单是在买东西,你是在积极地支持一种不同的生活方式。
购物既是消费,也是分享:不论是突然想起要买桶牛奶、聊个天,还是去逛书店、与店主谈谈新书;或是去专营手工制品的商业中心里搜寻一件称心的礼品;或者参喧闹嘈杂的市场里随意溜达,四处看看,购物是真正意义上的交易——是一种交换。
一家真正地道的小店给予你的,远不止你花钱买下的东西,因为生活中有些重要的东西不是用钱可以买到的。
本文及配图均为MBT自媒体用户上传,不代表平台观点。热点新闻
最新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