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时间的主人

健康教育
2022-12-16 10:39

订阅

你是否会在夜晚入睡前,在脑海里做总结,罗列自己在一天里做完了哪些事情?

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做一个小测试:事先在枕边放好纸笔,睡觉前按顺序回忆自己从早上起床到夜晚回到床上这一时间段内都做了哪些事情,想到什么就在纸上记下来,并标注该事件从开始到完成的时间,回忆并记录的过程不要超过十分钟,写完就放下纸笔睡觉,不要因此影响睡眠。

当我们再次醒来,仔细探究纸上的内容就会发现:我们的一天看似忙忙碌碌,除去三餐琐事,实际上完成的任务却很少,而且有一些事情第二天再回想就已经没有什么印象了。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有二十四个小时可以支配,有的人跟着时间走得不慌不忙,有的人却追着时间跑得手忙脚乱。早晨,我们睡眼惺忪地洗漱完毕,吹着晨风赶到学校,为了多睡十分钟连吃早餐的时间都没有。当我们走进教室,教室里已经稀稀拉拉地坐着十几名正在做题的同学,他们头发梳得工整,校服整洁干净,做题时聚精会神,与匆忙跑进教室的我们形成鲜明对比。

我们在有限的时间里像只陀螺一样,一刻不停地旋转,转到最后却晕头转向,记不清自己做了些什么,或者记得做过的事,但又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于是第二天就忘记了。

我们羡慕那些高效率的同学,也渴望变成优秀的时间管理者。那么我们的时间究竟该怎样安排,才能做到高效且有条不紊呢?

去年“十一”假期的时候,我在一个交流平台上看到这样一个问题:控制不住自己熬夜怎么办,我是不是有什么心理问题?

提问者是一个叫可可的女孩,她熬夜的情况已经持续了半年,每天过了凌晨一点才能入睡。最初是因为作业太多,做完作业以后还有很多额外的练习题要做,时间紧,任务重,可可无法完成如此大的任务量,只能压缩睡眠时间,用更多的时间来完成任务,从此就养成了熬夜的习惯。

上学期间,可可每天凌晨一点钟收拾好书包,之后洗漱关灯,躺在床上还要胡思乱想半个多小时才能入睡。第二天早上六点就要起床,四个小时左右的睡眠让她的精神状态变得非常糟糕,上课打瞌睡、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钝等各种各样的问题全都找上门来。她的学习成绩几乎是直线下降,从班级中等滑到了倒数。

因为上课状态不佳和成绩下降,老师经常找她谈话,父母也总是与可可吵架。他们认为一直以来都是“乖乖女”的可可没有理由无端地变成一个学习不好的学生,怀疑她是因为早恋影响了学习。寻找早恋对象无果后,他们又怀疑可可是在网恋,为此父母总是偷偷地检查可可的手机。

可可知道父母在监视自己,但是她没有解释,觉得让父母就这样怀疑下去也不错,总比告诉父母自己是个从早学到晚也学不好的笨蛋要好。

但是熬夜造成的影响远不止于学习方面,它还严重地影响了可可的生活。暑假的时候,由于劳累的假期旅行和大量的暑假作业,可可每天依旧是凌晨入睡,并没有在意作息时间的问题。到了“十一”假期的时候,可可突然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想趁着假期补觉,大脑却像上了发条的倒计时钟表,无论她怎样辗转反侧、数绵羊,不到凌晨一两点钟就是睡不着。

当熬夜成为习惯,生物钟一旦形成就很难更改,可可的一切烦恼究其根源都指向四个字——没有时间。

因为没有时间做题,熬夜就成了家常便饭;因为熬夜导致精神不振,学习成绩就开始下降;因为成绩下降,她就要做更多的题。时间有限,要做的题越多,睡觉的时间就越少……这一系列的因果循环让可可饱受折磨。

我们每个人每天拥有的时间都是同样多的,为什么有的人可以快速完成学习任务,有的人却完不成任务呢?

我们可以回想一下自己学习时的状态,回答以下三个问题:面对堆成小山的作业,你先做哪一科目的哪一项作业?完成它是否会带给你成就感?这项作业中的题目,老师会在什么时候讲解,是否紧急?

如果你觉得自己的时间不够宽裕,那么,你通常会在做作业时先选择简单的、擅长的科目做。因为这些科目不仅做起来得心应手,还能够让你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带给你很大的成就感,但是这项作业往往是不紧急的。

很多时候我们知道要分清学习任务的轻重缓急,做起来却是另一回事。写作业主次先后分明固然重要,但是先做简单的,一条一条地划掉作业清单上的任务,显然更让人愉悦。哪怕十项作业中剩下的两项比已完成的那八项加起来还要多,我们也更愿意先做完清单上“看起来更多”的那部分。

我们可以尝试利用某些时间管理法则来应对这一问题,比如“帕累托法则”和优先工作制。

所谓“帕累托法则”,又名“二八定律”,即在一组事物中,重要的部分只占据20%,其他的部分虽然占比有80%,却还是处于次要地位。比如我们的作业清单上有十项作业,两项重要的任务占据了整个学习任务的80%,余下的八项任务并不重要,并且只占据了任务量的20%。而我们总是把目光放在多的一方上,实际上却看错了方向,我们真正应该集中精力优先处理的是看似少、实则更重要的两项任务。

除了“帕累托法则”,先做重要的任务也是优先工作制的精髓所在。这一方法要求我们将每天要做的事排序,按照由最重要到次重要的顺序从1排序到6,排序完毕后,从事件1开始逐个完成。这样一来,我们就不会本末倒置地优先做那些不重要的事情。当然,在实际学习与生活中,我们不必严格按照1至6的排序,我们可以根据学习任务的数量与自身实际情况对事件清单进行增减。

我们利用这些法则可以更合理地安排学习任务,高效地利用每一分钟。

可可的熬夜状况也可以通过这些方法改善,她的误区主要在于超负荷学习、生物钟改变、学习计划不明确。很多同学都有相同的困扰,熬夜就像黏人的孩子,今天你熬夜到午夜十二点,明天这个“孩子”就想让你再多陪他一会儿、再晚一点入睡。我们的学习与生活就在晚一点、再晚一点中变得越来越糟糕。

首先,我们应该将目标单一化,依据时间管理法则将自己的学习任务按照顺序执行,每一个时间段该做什么就认真去完成。在完成某项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不需要思考还剩下多少项没有完成,更没有必要因此而分心。我们总是一边做事,一边为还没有完成的任务而担心,这种焦虑的状态不但会降低我们的学习效率,还会影响我们思考题目,阻碍学习进程。

其次,我们要学会灵活地面对学习任务。我们可以在做计划的时候,留一部分休息时间,这段时间可以用来调整计划,也可以用来应对计划之外的状况。比如在做题时,我们突然发现这道题需要查很多资料,但是我们的计划中并没有查资料的时间,那么这道题就可以在休息时间完成。此外,如果我们感到疲惫,就可以在休息时间做一些伸展运动,离开书桌站一会儿或者躺下放松,张弛有度的学习也能提高学习效率,能够消除久坐学习带来的疲惫。

最后就是量力而行,无论时间是否充足,身体健康永远是最重要的。如果学习任务已经走出了我们的负荷,就不要强求在一天之内完成。我们可以适当地对学习任务进行调整,但是不要轻易改变自己的生物钟。假设某一科目的老师说,作业上有几页练习下周要讲,让我们尽快做完,我们就可以把这几面习题平均分摊到这周余下的几天里,先做完明天、后天要讲解的题目,而不是像可可那样,为了一天内完成所有任务而牺牲睡眠时间。

我们总是信奉一些励志名言,比如鲁迅先生的名言:“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但是鲁迅先生还说过一句:“凡事总需研究才能明白。”我们总是盲目地听信广为流传的第一句名言,傻傻地踩在海绵上挤时间,仿佛熬夜挤出来的时间才更像是听从我们号令的仆人,表面上看代价是睡眠,实际上是我们的健康。看上去是我们在支配时间,然而在每一个辗转反侧的夜晚,我们就会发现自己 才是时间的奴隶。

一味地挤时间显然是错误的,想要做时间的主人还需要自己亲身研究,才能掌握支配它的方法。

本文及配图均为MBT自媒体用户上传,不代表平台观点。

热点新闻

最新评论

加载更多>>

10

 

获得拼图4号卡片

此拼图还差3张,继续努力哦!

查看拼图

+0

您阅读这篇资讯很久了,阅读其它资讯可获得更多奖励哦!
阅读其它资讯可获得更多奖励哦!

快去发表评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