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思维局限
- 健康教育
2021-07-23 15:06
订阅
每隔十天半个月,我就会抽空去一下理发店,因为东京一家理发店的老板对我说:“您的发型关系到公司门面。”
我觉得他的话很有道理,就算工作再忙,我也一直保持着勤理发的习惯。
有一天,理发店的老板又说:“要做买卖,服务很重要。”那天,他用了一小时十分钟给我理发,平常,他只用一小时。
排在后边的顾客称赞说:“老板,你真是热心周到啊。等给我理发的时候,也多费点儿心啊。”
我认为,在重视效率、珍惜时间的现代社会,这不是真正的好服务。我对他说:“你想努力为顾客提供好的服务,这份心意,值得肯定。但因此让顾客多花十分钟,就算不上好的服务。如果能让顾客少花十分钟,同时又不降低服务质量,这才是最佳服务吧。”
花的时间越多,越能把事情做好,这是普遍认知,当然也不是没有道理,正所谓“慢工出细活”。但如果能又快又好地完成,为什么还要多花时间呢?
对于像理发这样的服务行业来说,更是应该时时为顾客着想,而不是把“多花时间”等同于“优质服务”。
前不久,我又去了那家理发店。这一次,老板用了五十分钟,就帮我打理得妥妥帖帖的。
类似的事情,在如今的职场上,也是很常见的。有些员工,看似一天到晚都很忙碌,而且常常加班,但是,总也出不了成绩。无论是对于公司,还是对于员工本人来说,这都是一件令人沮丧的事。一些领导,反而表扬这样的员工,很多人习惯性地把“多花时间”等同于“努力奋斗”。
当初,我还是电工的时候,遇到过一位干活麻利的同事。别人花三个小时才能完成的事,他常常两个小时就全部搞定。我非常佩服他,偶尔也会问他安装电线的窍门。
一天,这位做事利索的同事,早早地回到公司。另一位年纪稍大点儿的老同事,私底下对我说:“千万别学那个人,他干的活儿都很粗糙,常常要返工。”我很诧异,我从他那里学到的小窍门,确实很好用,也没见他收到要求返工之类的投诉。老同事又说:“我干了几十年,很清楚什么样的活儿要花多少时间。他怎么可能比别人快那么多?我敢保证,他绝对是偷懒敷衍的。”
老同事一口一个“肯定”“保证”“绝对”,令我非常不解。他为什么就不能相信,女士们同事在电工方面有天赋呢?难道必须和周围的人保持步调一致,才是认真干活吗?
通过这件事,我开始留意自己是否也会有这样的思维局限。
本文及配图均为MBT自媒体用户上传,不代表平台观点。
热点新闻
最新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