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生活的主人

健康教育
2021-12-24 18:01

订阅

牛玉夫妇有个10岁的女儿叫思思,思思成绩非常棒,这次考试又拿了满分。思思平时勤奋好学,又好动脑,速算、抢答题都属她答得最快,那些思考题和作文题也属她做得最好。

当人们让牛玉夫妇介绍一下他们是怎样教育自己的女儿时,他们是这样说的:“我们从来不管女儿的作业,她从不看着她学习。在女儿上学之前,我们就给她灌输一种观念——学习只是她自己的事,将来有没有出息也是她自己的事。我们一直在给女儿讲这一道理。几年来,我们一直把责任还给她,同时我们也把自由还给了她。我们的女儿每天的作业基本上都是在学校里完成的,即使是作业多到做不完,她回家后的第一件事也是做作业。我们要求她每晚8点半之前睡觉,有一次她贪玩结果忘了做作业,到睡觉时才想起来,我们却告诉她:‘作业没慢你自己的事,等着明天挨老师批评吧。现在是睡觉时间,你一定得上床去睡觉。’从那以后,女儿就真的再也没有耽误过作业。”

教导孩子自己做主,处理自律是须重视的一点。为此,做家长的不妨“无为而治”。

事实的确如此。正是由于牛玉夫妇平时不管孩子,实行“无为而治”,才使得孩子有了许多自由,也使孩子产生了许多兴趣与爱好。没有家庭作业的时候,女儿会一边查字典一边读《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伊索寓言》和其他一些有趣的书籍,有时家长问她为什么爱读这些书,她就告诉家长因为她的同学们都爱听她讲故事。牛玉夫妇的女儿还爱画漫画,她把亲人、老师、同学都画到她的漫画里,她就这样是很好玩的。家长过生日时,她把一张自己画的漫画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家长。在那张画上,一只小老虎用头顶着一本厚厚的书,递到一头戴着眼镜的大牛的面前……女儿跟家长解释说:“我属虎的,你属牛的,你平时爱看书,所以我送给你一本厚厚的书。”

牛玉夫妇的女儿是向往自由的。父母告诉孩子,做儿女的是可以跟自己的家长讲理的。每当女儿做错了事,牛玉夫妇从来不打骂她,而是与她讲道理,直到她明白自己做错了为止。

家长从不因为考试成绩好而去奖励女儿,因为他们想让女儿明白,学习的好坏其实是自己的事情,既然学习是自己的事,那又凭什么要家长给她奖励呢?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他们一心想让自己的孩子成才,于是就替孩子做出一切本该由孩子自己做出的选择,也陪着孩子做一切事情,结果使他们的孩子认为学习仿佛是家长的事,自己是在替家长完成这一任务。这样下去,本来是望子成龙的家长反而剥夺了孩子学习的自由,又把孩子应负的责任扛在了自己的肩上,到最后,他们的孩子肯定很难成才。因为任何一个没有奋发向上精神的孩子,是不可能腾飞的。

家长应该把“望子成龙”的心情改为“让子成龙”的心态。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同时给孩子树立一个比较好的榜样,让孩子有更多选择的自由,也让孩子有更多的责任感,设法去激发孩子的“成龙”热情,激发孩子潜在的创造力和学习欲望,让孩子自己去渴望成龙。这样一来,孩子才能成为一条真正的“龙”。

剥夺了孩子学习、生活等方面自由的家长,同时又承担了孩子应该负担的责任,你的孩子又怎么能成“龙”呢?

孩子生活处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自信心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孩子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但现在大多数孩子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至于以后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环境。所以培养孩子的生活处理能力至关重要。

有报道称,98%的家长担忧孩子自理能力差,这几乎成了家长的“心病”。但是这“心病”是如何患上的呢?说来也许有讽刺的意味:患有“心病”的家长,绝大多数都是“心病”的制造者。为什么这样说呢?回想一下,也许孩子要帮着你收拾饭碗,但是你怕孩子把碗摔了,急忙把碗抢了过来。碗,也许保住了,但却伤了孩子的自尊心。也许孩子要自己穿鞋穿衣,你嫌他动作慢、穿不好,耽误了出门的时间,于是亲自上阵,飞速地给他穿 戴齐整。类似场景,是不是许多家长都经历过?

孩子天生好动,对什么事情都感到新鲜,都想自己动手,因此若要说某个孩子从小就懒,是不符合实际的。孩子的“懒”,多半是家长持续“教育”的结果。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就一而再、再而三地剥夺了他们自理、自立的权利,而现在却一再抱怨孩子懒、自理能力差,这对孩子极不公平。就像一个教练从来不训练,却在比赛时要求球队一定要赢,这可能吗?要把孩子教育成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书呆子”。读书学习固然重要,但孩子长大后进入社会,任何书本知识也不能代替自理、自立能力和劳动的美德。

本文及配图均为MBT自媒体用户上传,不代表平台观点。

热点新闻

最新评论

加载更多>>

10

 

获得拼图4号卡片

此拼图还差3张,继续努力哦!

查看拼图

+0

您阅读这篇资讯很久了,阅读其它资讯可获得更多奖励哦!
阅读其它资讯可获得更多奖励哦!

快去发表评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