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于与他人分享

健康教育
2022-01-07 16:46

订阅

黄小菲的父母都是小学老师,女儿很小时他们就教导女儿要学会与人分享。

小菲的邻居小梦的父母离婚了,小梦跟着妈妈过。小菲特别喜欢和小梦玩,总是把父母给自己买的零食分给小梦吃,还会送小梦头花等小物品。

一次,小菲的父母给她买了一本图画故事书,非常好看,小菲就拿着书去找小梦,两个孩子一起阅读这本书,非常快乐。父母为女儿有一颗乐于分享的心而感到欣慰。

小菲也经常和父母分享自己的快乐和悲伤。分享快乐,小菲会感到更加快乐;而把不高兴的事同妈妈分享后,小菲就感觉不那么悲伤了。

乐于与他人分享的人,都有一颗乐观、宽容的心。能够把自己的东西拿出来与他人分享,这首先就体现了一种宽广的胸怀。锤分享的人更容易与他人相处,也能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社会有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资源共享。一个人如果紧守着自己的一点资源,不懂得把它拿 出来和大家分享,那么这点资源就是死的,不能变成活的,更不能增值。

父母要让孩子从小就养成与人分享的习惯,不管是悲伤、快乐,还是物质、知识,都可以拿 出来与人分享。分享的好处是,你可以化解掉不利因素,成倍地增加积极因素,同时可以获得朋友的资源,这样你一定会收获更多。

父母在培养孩子分享的习惯的过程中,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好榜样。要对孩子加强引导,让孩子体会到分享的乐趣,做到愿意与人分享,乐于与人分享。

孩子都有很强的可塑性,父母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看待孩子与人分享的态度。不能看到孩子不与人分享就批评孩子,认为孩子是错的。父母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明白孩子的行为与年龄及经验有关,然后正确对待,不可操之过急。具体该怎么做呢?

(1)不要“逗”你的孩子。当孩子还小的时候,父母不要欺骗孩子的感情。比如,当孩子手里拿着吃的东西,父母问他要一些,而孩子递过来的时候,父母却说:“逗你的,你自己吃吧。”孩子不会区分这样的游戏,重复多了,孩子就会认为根本不用给父母,因为父母是逗他的,不会接受他的东西。这样很难培养孩子分享的习惯,所以当孩子愿意与父母分享的时候,父母一定要愉快地接受。

(2)鼓励孩子与人分享。无论是吃的、玩的还是用的,父母都要反弹道导弹孩子与人分享。“爱孩子就要给孩子最好的”这是父母的共识。但是在培养孩子与人分享的习惯时,父母要懂得,“爱孩子就要让孩子把最好的与人分享”,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孩子与人分享的习惯。

孩子有时候会使点小脾气,这时父母要温和地和他说话,鼓励他与他人分享自己的东西。

(3)让孩子与人分享自己的心情。父母要告诉孩子,可以与人分享的不仅是物质,还可以是心情,要鼓励孩子把高兴、气愤或悲伤的事拿出来与亲人、朋友分享。

通过诉说的方式把心情表达出来,也是一种分享。父母要让孩子明白,与人分享你的快乐,快乐就会变多;与人分享你的悲伤,悲伤就会减少;多和人分享,生活就会多一些快乐,少一些悲伤。

(4)对孩子的分享说“谢谢”。当孩子给父母分享他的东西或快乐心情时,父母要说谢谢,让孩子感觉到被尊重,感受到分享的快乐。孩子只有感到到分享的快乐,才能不断地与人分享;如果接收不到任何回应,仅仅是自己在付出,孩子下次就会拒绝与人分享。

所以,在孩子与自己分享的时候,父母要对孩子表达出谢意。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感觉到满足,才会产生更多与人分享的行为。

本文及配图均为MBT自媒体用户上传,不代表平台观点。

热点新闻

最新评论

加载更多>>

10

 

获得拼图4号卡片

此拼图还差3张,继续努力哦!

查看拼图

+0

您阅读这篇资讯很久了,阅读其它资讯可获得更多奖励哦!
阅读其它资讯可获得更多奖励哦!

快去发表评语吧!